首页

YAPOO

时间:2025-05-24 06:04:03 作者:我国钻井技术获“数智”突破 “硬核”技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浏览量:20984

  中新网来宾8月27日电 题:广西老兵肖瑞可:三十五载“耕耘”甜蜜事业

  作者 陈秋霞

  “为了报效祖国,保卫人民,我今生无悔,我无愧于‘共和国卫士’这个光荣称号。”广西老兵肖瑞可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。

肖瑞可讲述故事(资料图)。受访者供图

  肖瑞可于1978年12月8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成为一名军人。1979年2月,肖瑞可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,经受战争的洗礼,用热血诠释了保卫南疆的铮铮誓言。1981年5月,肖瑞可第二次参加对越作战,保卫国家的安宁。

  他在两次对越自卫还击战争中荣立二等功一次,荣获团、营、连嘉奖共十二次;1982年荣获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”先进个人奖章一枚。

  退伍不退色,以厂为家

  肖瑞可从部队光荣退伍之后,1985年7月参加工作,成为广西来宾迁江糖厂的一员。

  “一进厂我就被分在压榨车间榨机工岗位,从一名榨机工干起,当时厂里的工人称呼我为‘榨机佬’。”肖瑞可说。

  这一称呼让肖瑞可感到很亲切,他暗暗下定决心,要做好本职工作,立志为迁江糖厂的“甜蜜事业”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。

  “当时,迁江糖厂这列榨机组是进口设备,安装所使用的工具扳手、螺栓螺帽都有20公斤重。”肖瑞可说。为了“摸透”它,肖瑞可虚心请教老师傅,勤学好问。

  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,他熟练掌握榨机设备的构造、性能,掌握了操作技能,成为榨机岗位的骨干,并得到车间领导信任。1990年,肖瑞可担任榨机班长,在榨机工作岗位一干就是十年。

  “无论做什么工作,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缺少的。”靠着对工作的热爱,肖瑞可在平凡的工作中摸爬打滚,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。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,迁江糖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凝聚了糖厂人辛勤汗水的“甜蜜事业”得到发展。

肖瑞可获得荣誉(资料图)。受访者供图

  用奋斗的英姿,添砖加瓦

  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,1996年肖瑞可走上了企业中层管理岗位,成为国家干部。此后22年时间里,肖瑞可先后在保卫、党工办、企业管理科等岗位上工作,在单位一直拥有良好口碑。

  2003年,肖瑞可参与的QC小组活动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的班组;在动力分管锅炉生产及现场管理工作,他身体力行,抓好脏乱差治理工作,锅炉生产安全率100%,各项工作卓有成效。

  在保卫科长、书记岗位工作四年的时间里,肖瑞可全面抓好保卫队伍建设,不断提升保卫队伍的战斗力,成绩突出,实现治安零案件工作目标,连续三个年度被公司评为先进集体。

  在党工办主任、机一党支部书记四年的时间,肖瑞可注重抓好党建团建工建制度建设,建立和完善党工群团考核机制,推动公司党工群团工作成绩显著,得到公司和领导的充分肯定。

肖瑞可讲述故事(资料图)。受访者供图

  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

  “我作为退役军人赶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,觉得无比自豪。只要能为国家出力,年纪再大我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。”肖瑞可说。

  四十多年过去,当年龙腾虎跃的青年,如今是皓首苍颜。经历岁月的洗礼,肖瑞可仍不忘初心。他立志发挥好余热,传承好红色基因,勉励后辈要牢记历史、珍爱和平、为国奋斗。

  2020年,肖瑞可退休回归来宾市兴宾区城北街道社区大家庭生活后,依然时刻保持军人本色,坚持学习,积极参加当地党委和政府开展的各项活动,投身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去。

  退休至今,肖瑞可已为城区师生、职工、入伍新兵、留守儿童、辖区居民上了30多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,到政府部门讲红色故事,传承好红色基因。

  肖瑞可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,把握好新要求、新目标,在挑战中寻找新的动力。(完)

【编辑:刘阳禾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第七届“一带一路”中医药发展论坛:将助推中医药加速融入东南亚国家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“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,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。”广大党员、干部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把解决群众和企业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,把好事办好、实事办实、难事办妥,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: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“两大奇迹”提供重要制度保障

陆上书店工作人员董晶菁表示,“书店是一个古老的行当,古典家具与书籍也是相辅相成的,二者的结合可以让书店保持一种独特的气质,我们希望营造出个性化的文化艺术空间。”

超5000列!前9个月阿拉山口口岸中欧(中亚)班列通行数量创新高

随着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,我国创新潜力正加速释放,近年来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,以数字、智能、绿色为特点的产业迭代不断加快,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,人才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融合更加紧密。发展实践证明,有力破除制约创新的障碍藩篱,培厚创新土壤,涵养尊重规律、鼓励探索的创新生态,就能激发起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。一方面,厚植创新创造创业的文化氛围,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入手,把探索能力、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价值导向,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、企业运行各方面、社会评价各环节,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、工匠精神、企业家精神,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、崇尚科学、崇尚人才的浓厚氛围;另一方面,坚持培育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,着力营造优质学术生态环境,以市场为导向,以企业为主体,坚持产学研用有机结合,打通创新链、资金链、产业链,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,让货真价实的原始创新、源头创新获得充分认可和肯定。

四川资中:绿茵场上的“女将”正扬帆起航

如今,靠着良好生态环境,余村村的农家乐生意红火,乡村旅游风生水起,竹林碳汇让村里实现了“靠着空气能卖钱”。余村村走出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
中方:愿就韩国提名新任驻华大使同韩方保持沟通

8月12日电 据韩媒报道,当地时间12日,韩国全北井邑市一高速公路上发生9车连环相撞事故,造成13人受伤,其中3人伤势严重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